怀匠心做匠人 以匠艺成匠事 龙江技能人才尽显新时代工匠风范
□林乐君 本报记者 李播
夏日,清晨,哈尔滨。迎着凉爽的风,穿过已走了37年的厂区,55岁的张金柱微笑着走进了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位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近日又有高兴事儿——摘得“中华技能大奖”——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传来喜讯:我省2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3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2家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获奖人员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我省共有15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89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资料图】
这些获奖者,是我省256万技能人才的优秀代表。多年来,龙江工匠们刻苦钻研,甘于奉献,不断为擦亮“龙江制造”品牌奋斗,生动诠释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时代技能工匠风范。
钻研担当 以“匠心”追求专业极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从“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到“华龙一号”投运、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建成,都有龙江技能人才的身影。他们传承工匠精神,以“匠心”追求着专业的极致。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哈尔滨汽轮机厂特级技师董礼涛,参与了国产首台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国产首台100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国产首台30MW燃压机组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先后有120余项技术攻关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吴作国,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镗工,是厂里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军人物,在长征系列某型号火箭环缝总装焊接系统关键设备部件的加工任务中,他带领工人师傅突破技术瓶颈,助力运载火箭一飞冲天。
善于钻研、勇于创新——这是新一代龙江技能工匠的闪光之处。“从解放之初为新中国工业奠基,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历来不乏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他们以技艺匠心追求卓越,为龙江创造和大国重器立下汗马功劳。”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苏盛刚说。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2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9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到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奖励表彰,技术工人绽放光芒的舞台愈加广阔,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脱颖而出,已成为龙江发展的时代风尚。
传承创新 让技校成为人才培养主阵地
秦世俊,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2001年毕业于技工学校,2021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20年的奋斗故事里满是匠心,满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苗秀,毕业于原东安技工学校,通过不断学习与创新,成长为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位女性数控调整工,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孙柏慧,是哈尔滨汽轮机厂冷作分厂高压阀门班班长。90后的他扎根“国之重器”铸造一线数年,在异种钢焊接、厚壁钛合金焊接、硬质合金堆焊以及某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焊接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是国家某重点工程项目部套焊接的唯一操作者。今年,他荣获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全国技术能手。而他,是毕业于哈尔滨技师学院的一名技校生。
不错,他们都是技校毕业生。
黑龙江的技工教育始于1948年,有着70余年的办学历史。从最初的厂办技校到如今的围绕产业布局全面开花,黑龙江建立了以技师学院为核心覆盖各市县的技工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技工教育体系。
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05所,在校生10万多人,共开设626个专业,基本涵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在推动数控加工、焊接、汽车维修、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专业向中高端迈进方面,在培养壮大机器人制作、无人机、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方面,在推动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技工院校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为“龙江制造”筑牢人才根基。
共享畅通 “政校企”实现人才供需无缝链接
最近,哈尔滨工科孵化器有限公司的蒋志文一直奔波于企业、学校、合作伙伴之间,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仍乐此不疲。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为国内头部数字企业提供长效数字产业生态服务端口解决方案的公司。自从加入数字经济政校企联盟,他的底气更足了,为我省引入了阿里巴巴生态圈服务商、高德地图本地生活服务商等优质企业,达产后年产值可达数亿元。
“有了人社部门支持和联盟院校持续不断的技能人才供给,我有信心发挥好联盟招商引资的积极作用,为龙江引入更多更优质的企业,助力龙江数字经济发展。”蒋志文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是由政府部门、相关企业、技工院校三方组成的旨在精准培养技能人才、有效对接企业需求、促进技工教育良性发展的联合体。通过组建联盟,实现成员单位设施设备、师资生源、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拓宽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评价、人才开发使用平台,促进政府资源有效配置、相关政策有效供给、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推进政企之间有效对接、校企之间有效合作、企企之间畅通交流,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1年,省人社厅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推出联合培养模式,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石墨加工联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吸纳50余家技工院校和200余家企业加入联盟,联盟院校新增和调整专业80余个,与230余家联盟企业签订培养协议500余份,订单学员超5000人,累计培养近2万人,80%留省就业,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助推新引擎产业发展,2023年4月,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新引擎产业联盟成立。
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李双春告诉记者,“政校企”人才培养联盟建设以赋能产业发展为鲜明导向,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的良性互动,促进技能人才供给侧和龙江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以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形成涵养人才的“好生态”,产业发展的“强动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奋斗实干、创新担当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对此,省人社厅副厅长赵志刚表示,全省人社系统将紧密围绕产业发展所需,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用高超技术和精湛技艺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